新银河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办学45周年
薪火相传守初心 绿水青山向未来。12月23日上午,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办学45周年总结暨生态环境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佛山校区隆重召开。
大会现场
忆峥嵘岁月,栉风沐雨;育桃李芬芳,硕果累累。在学校办学45周年专题片播放后,四位师生代表为学校献上了祝福。
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介绍领导和嘉宾
学校党委书记陈铭贵主持会议
学校党委书记陈铭贵主持大会,原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党组书记、局长袁征,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原副秘书长、原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陈敏等20余位领导出席本次大会。
此外还有31所兄弟院校领导嘉宾,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广东省环境监测协会等行业协会领导,校友企业和校企合作单位领导,学校退休老同志、校友代表、师生代表等400余人参加大会。
展示贺信
通过大屏幕展示了来自85个政府部门、兄弟院校、合作单位发来的贺信。
学校首届(78级)全体同学贺信
校长致辞
孙水裕作致辞
学校校长孙水裕以“薪火相传守初心 绿水青山向未来”为主题致辞。他表示,学校45年办学史是一部充满艰辛的创业史、自强不息的奋斗史、催人奋进的光荣史。每一页都记录着历代建设者们攻坚克难、勇毅前行的铿锵步伐,每一张都书写着45年来学校始终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同频共振、在职业教育发展大潮中破浪前行,为生态环境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师生满意、同行瞩目、载入历史的答卷。办学45周年,是学校办学历程的重要里程碑,更是迈向新征程的全新起点。
孙水裕指出,2035年学校远景目标是: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主要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不断接近国内一流高水平高职院校,初步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职业院校,为最终办成生态环境职业教育本科大学打下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学校总体目标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达到新高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新成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展现新作为,建设高素质双师队伍跨上新台阶,拓展办学空间改善办学条件实现新突破,服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凸显新效能,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着力打造国内规模最大的高职生态环境人才培养高地,成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标杆;打造华南地区最大的生态环境培训基地,成为开展生态环境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标杆;打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服务规模最大的技术平台,成为开展实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政策咨询服务的标杆;打造“UNDP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氢能经济职业学院”,成为服务高端产业国际合作的标杆,成为展示广东省绿色低碳、生态环境、节能安全领域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成效的窗口,建成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力争优势专业办成职业教育本科专业,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嘉宾致辞
兄弟院校代表致辞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何汉武作为兄弟院校代表致辞。他与现场嘉宾分享了三点体会,一是站稳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立场。二是服务国家和区域的重大战略需求。三是构筑学校高质量发展联动体系。
中职校友代表致辞
胡 丹心,1993届毕业生,广东省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监测室主任,兼任生态与农村环境监测室主任,正高级工程师。作为中职校友代表致辞,她表示作为89级校友非常荣幸接到母校的邀请,作为校友代表在此发言。45年春华秋实,薪火相传。学校发扬特色办学优势,践行“与广东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崛起共成长,为广东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作贡献”的办学宗旨,建立起从源头清洁生产到中间循环经济,再到末端工程治理及其延伸专业全覆盖的专业体系,在办学规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衷心祝愿母校在建设教育强国、美丽中国新征程中,迎难而上,聚力登峰,“双高”建设再上新台阶!
高职校友代表致辞
柯杰,2014届毕业生,广东正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普罗宾地质勘察有限公司、广东腾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高职校友代表致辞,他表示感谢母校培育之恩,并对在校的学子们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德修养,擦亮青春底色。二是要珍惜美好时光,夯实专业基础,练就过硬本领。三是要坚持知行合一,敢于奋斗拼搏,勇担时代重任。他还祝福母校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人才辈出,为建设教育强国、美丽中国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校企合作代表致辞
广业环保集团副总工程师宋平作为校企合作代表致辞,他表示从1978年成立的全国第一所公办全日制环保中等专业学校到如今的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校为生态环境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近年来,校企双方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合作,在人才联合培养、技术服务合作、智库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结下了鱼水情谊。
教师代表发言
学校中职教育部部长蔡慧华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她表示,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艰难中起步,在曲折中成长。作为一名教师,为学校从艰难创业发展到今天如此兴旺发达而感到无比自豪!1978年学校刚建立时,老一辈教师们克服场地、师资、设备、教材各种困难,手写刻印编写国内首创教材,带领学生建设校园、给全省各地开展环评、监测等各种技术服务,培养了一批批行业精英。环保学院,是师生追求理想的起点;是教师迅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舞台。她表示,在各级领导和各届校友的关怀支持下,环院人将继续秉承“厚德、精业、创新、有为”的校训精神,借办学45周年总结的强劲东风,在美丽中国、绿美广东的大好形势下,在职业教育事业的碧海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学生代表发言
人居环境学院2022级学生冯秋怡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她谈了自己入学一年多来生活学习的体会,并对学校办学45周年献上祝福。
捐赠仪式
大会最后,12家企业代表向学校捐赠奖助学金和实训设备等。
陈铭贵表示,学校未来将以办学45周年为新起点,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真人百家家乐app,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抢抓发展机遇,奋力答好“教育强国,环院何为”的时代“考卷”,为生态文明建设、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办学45周年系列活动
下午,学校分别在创新创业街、实训楼、图书馆开展了办学45周年系列活动。
系列活动-创新创业交流
由创新创业学院主办,二级学院、中职教育部协办的创新创业交流活动在创新创业街举行。校友们分享在校学习心得和创业经历,师生就如何发挥学校、校友企业的优势,统筹各方资源,构建对接机制,打造生态环境创新创业育人平台展开研讨。学校党委副书记钟真宜出席了活动,创业校友代表、创新创业学院、二级学院、中职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学校党委副书记钟真宜讲话
大合影
系列活动-第一期“有为大讲堂”
由科学技术部主办的第一期“有为大讲堂”在佛山校区实训楼A栋102举行。本次大讲堂邀请到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教授廖俊杰,华南师范大学环境研究院教授刘有胜二位专家,分别围绕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的建设与申报、新污染物靶向-非靶向筛查方法构建及其应用作主旨报告。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冯定坚主持大讲堂,各部门、二级学院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大讲堂。
副校长冯定坚主持
廖俊杰教授作讲座
刘有胜教授作讲座
讲座现场
其他系列活动
此外,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在行政楼612-3会议室为学校授锦旗。办学45周年成果展在佛山校区行政楼南广场举行。由图书馆主办的图书馆“四个中心,两个品牌”阶段性成果展在图书馆一楼大厅展示。各二级学院、中职教育部分别举办了校友交流会。(通讯员:陈杰霖、马承荣、李文生)
真人百家家乐app,愿您夜夜笙歌,祝我们的祖国和平昌盛国泰民安
东营环境 十年,岂止青绿——东营市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金秋十月,漫步东营城区,潺潺细水流淌城中,群群白鹭翱翔其上,动听的鸣叫声此起彼伏。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各式公园让市民在休憩时抬头见绿、低头有花、远眺是景,使“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憧憬变成现实。
时间的刻度,记录着前进的足迹。
十年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东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这十年,保护治理水平全面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日益坚实,生态环境持续保持良好,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近日,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湿地内,成群结队的鸟儿在此嬉戏觅食。东营市开展互花米草治理工作,成立工作专班,推进互花米草防范治理有序实施,滩涂湿地得以修复,黄河三角洲“湿地红毯”“万鸟翔集”的壮美景观再现。 记者 周广学 通讯员 王吉祥 报道
如此这般,岂止青绿!碧水蓝天下,一幅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在这座湿地之城铺陈开来。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典范与标杆
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家生子”的东方白鹳成为黄河三角洲一道最为独特的风景线。
传统繁殖地本不在黄河三角洲的东方白鹳,种群和繁殖数量在自然保护区不断增加,与这里湿地系统的持续恢复和栖息条件的不断改善密不可分。
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近年来,东营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决扛牢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的重大责任,黄河三角洲“颜值”与“气质”实现同步提升——
坚持以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先后实施16个湿地修复项目,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连通水系241公里,修复盐地碱蓬、海草床4.7万亩,生态补水7.07亿立方米,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取得了“一次修复、自然演替、长期稳定”的良好湿地修复效果。
持续提高生物多样性。重点实施东方白鹳、黑嘴鸥、鹤类等关键物种栖息地保护,以及柽柳、野大豆等原生植物保育和水生生物恢复等工程,生物多样性逐步提高。
坚持以科技手段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加强与中科院、中国林科院等30余家科研机构合作,建设8处科研基地,形成20余项可复制可推广的科研成果,为生态修复治理提供技术方案。针对外来有害物种互花米草,探索出了“膜袋围淹+旋耕”为主的治理模式,2020年以来治理互花米草3.8万亩,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目前,黄河口海域浮游动物、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和数量稳定增加,一级保护鸟类由2013年的12种增加到25种,鸟类数量从187种增加到371种。黄河口国家公园正式进入报批设立阶段,建成后将成为东营最鲜明、最重要的国家级“金字招牌”。
擦亮国际湿地城市金字招牌
市民尽享“绿色福利”
微波荡漾的湿地无处不在,富有情趣的生态图景随处可见,这是游人对东营绿化大道的直观印象。
十年来,东营市全力答好生态湿地保护之题,持续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绿地系统完善、水环境治理,打造湿地特色景观带,突出城市风貌特色,擦亮国际湿地城市金字招牌。
东营市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牵引,高水平做好湿地修复保护和水系连通。先后推进实施东三路、东八路等16项湿地保护修复项目,新增和修复湿地面积6192公顷。东营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现三河贯通,中心城“两河”及内水系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顺利完工,河道水系地表水水质稳定达到5类标准,并逐步向4类标准提升。大力实施“引鸟入城”行动,东方白鹳在城区“安家落户”,成为东营生态环境的“代言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东营市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完成潍坊路、庐山路等15条道路绿化工程,新建城市绿道50公里、口袋公园10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45%,基本实现了市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大力实施无内涝城市建设,多个汛期积水内涝严重区域得到有效缓解。在塑造湿地风光的同时,适当融入城市功能,着力打造集“蓄洪、生态、旅游、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城市湿地风景区,实施北二路沿线及金湖银河片区综合开发,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高品质生活样板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湿地城市风貌展示区。
目前,东营市湿地面积达到4580平方公里,湿地保护面积2763平方公里,保护率达到60.47%,城市绿地率达38%。湿地城市特色愈加凸显,殊荣名誉纷至沓来,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2019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受邀参加首届国际湿地城市市长圆桌会议并作典型发言。2021年,东营市荣膺“2021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称号。
“绿色颜值”变“生态价值”
绿水青山成为发展新优势
东营由于特殊的成陆机制和环境条件,土壤中次生盐渍化严重,栽活一棵树真难。曾经,缺绿少树是东营如鲠在喉的痛,绿色成了人们最热切的希望。
面对盐碱地绿化这一世界性难题,十年间,东营始终坚持走科技兴绿之路,因地制宜寻求破解方式,创造性实施了“抬高、整平、深翻、蓄水、压碱”等工程技术措施和“先治碱,后植树”“先造地,后造林”等工程模式,有效解决了树木成活率低的难题。
如今的东营,身披“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殊荣,林荫道宽阔整齐,绿化带色彩斑斓,随手一拍便是美丽的风景。
截至目前,全市城市绿化植物已由建市初期的10余种增加到566种。2021年,东营市“绿满黄河口·美丽新东营”国土绿化行动圆满收官,全市累计完成造林21.7万亩。
环境是永恒的资本。在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完善生态功能的同时,东营市持续释放“生态红利”,在多个林场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林场是2017年开始建设的,当时流转了两个村的土地,一共2400多亩,单纯种树的经济效益过低,我们开始尝试发展林下经济。如今,林场被打造成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现在林猪、林药、林羊、林菌、林蝉、林畜、林禽(珍)类、野生动物等均已实现量产。”山东润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苟水民说道。品牌打响后,他们将原本的雇佣制变成合作制,企业做前端市场和产品销售,让更多村民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带动周围百姓走上了绿色致富路。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今年,东营入选省级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据9月召开的东营市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东营生态产品总值(GEP)7236.88亿元。
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
近处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与远处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十年时间绘成这令人心醉的画卷,成为东营环境优良的一处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十年来,东营市紧紧围绕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开展春季重点区域异味污染专项帮扶行动,扎实有序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开展重点行业碳排放核查。
聚焦系统化治水,加强直排污染源管理,重点监管直排企业,全面实施重点河流入河排污口分类管控,开展雨污分流情况大排查大整治。
综合推进土壤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真人百家家乐app,严格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准入管理,101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全部完成土壤污染排查方案,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
如今,东营市污染防治攻坚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35.5个百分点,省控以上河流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天蓝、水清、地净成为东营生态环境的新常态,市民的生态宜居梦想一步步照进现实。
滔滔大河,泱泱湿地,群鸟欢歌,绿意满川。在渤海之滨,一座更具湿地生态魅力的现代化城市正逐梦向前!
记者 关晨歆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546-,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46-,诚邀合作伙伴。
真人百家家乐app,愿您夜夜笙歌,祝我们的祖国和平昌盛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