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银河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记者 杨悦 报道
特约通讯员 蓝义高 摄影
图为会议现场。
5月23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下称科创委) 2024 年年会暨钢铁行业共性技术协同研发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强化产业协同,共筑创新高地”。会议旨在进一步凝聚钢铁行业创新发展力,加速以技术创新促进钢铁行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碳中和创新研究院院长毛新平出席会议、主持“十五五”技术预测方案讨论环节并提出指导意见。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邱银富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科技环保部主任冯超宣布轮值主任单位轮值单位交接,由首钢集团技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王松涛接任新一轮科创委主任,并代表钢协宣读钢铁行业“十五五”技术预测专家名单及工作安排。鞍钢集团科技发展部总经理刘丰强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2023年度工作总结》,科创委轮值主任王松涛汇报《2024年中钢协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工作计划》。科创委副主任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副总经理赵栋梁、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总裁助理许晓红出席会议。
图为邱银富发表讲话。
邱银富代表首钢致辞时表示,随着全球经济深刻变革和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钢铁行业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面临着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等诸多挑战。首钢深刻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点,努力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近年来,首钢成功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研发了一系列核心材料,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下一步首钢将紧抓国家稳增长带来的政策机遇,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和更实举措推动技术创新工作,着力锻造关键核心技术、“数智”赋能等长板,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图为姜维发表讲话。
姜维在讲话中表示,日趋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资源、能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不断深化的“全球脱碳议程”,给世界钢铁产业带来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面对新的格局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求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以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核心,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能、构筑行业新优势。这为钢铁行业技术创新既指明了方向,又明确了方式。
姜维围绕中国钢铁的创新发展提出3点思考:一是积极面对机遇挑战,保持战略定力。钢铁行业正处于转型发展实现钢铁强国的关键时期,在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的情况下,必须具有强大持久的战略定力,坚持科技创新贯穿其中,才能把准航向、行稳致远。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实现破局发展。当前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中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钢铁企业在具体工作推进过程中,对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痛点、堵点都有自身独到的理解。中国钢铁要想始终走在世界前沿,就必须突破上述制约和短板,特别是在行业下行周期,要保持科研投入强度不降、协同共性创新持续加强,担负起引领世界钢铁创新发展的重任。三是构建创新生态,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钢铁行业而言,要想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就需要加速构建创新生态圈,为钢铁强国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保障。行业一方面要强化创新协同,筑牢转型基石;另一方面要聚焦关键共性技术,提升创新效能。同时,行业还需共谋钢铁低碳国创中心,创建原创技术策源地。
图为毛新平主持“十五五”技术预测方案讨论环节并发表讲话。
毛新平作为总召集人在主持“十五五”技术预测方案讨论环节时表示,《“十五五”钢铁行业技术预测研究工作方案》意义重大。一方面,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钢铁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比达到8%,世界钢协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统计报告预测,世界钢铁产能还将继续增加,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带动钢铁需求与产能增加,“双碳”背景下,全球钢铁行业面临巨大的减碳挑战,中国钢铁行业未来该如何在影响世界钢铁行业的发展,又该如何为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是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国家经济结构在不断调整,国家经济发展的锚定物也在变化,钢铁行业作为基础原材料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形势的变化必然带动钢铁行业的变化,这也为钢铁行业的产品结构、生产技术提出更高要求。此外,全球冶金技术发展到今天,中国钢铁工业十分有必要慎重考虑未来5年~10年的冶金技术发展规划,全球钢铁行业的科学进步应该有中国钢铁人的作为。
会议指出,2023年,科创委在主任单位鞍钢集团的带领下,在全体委员的努力下,在低碳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协调行业知识产权等方面都做了行之有效的工作。2024年,科创委将紧紧依靠主任单位首钢集团,充分调动各委员单位的力量,围绕“十五五”技术预测、细分市场产业链用钢需求、标准化战略实施、低碳冶金技术开发、配合国家科技项目组织实施等方面开展相关重要工作。
在“十五五”技术预测方案讨论环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环保部副主任李煜汇报《“十五五”钢铁行业技术预测研究工作方案》,来自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上海大学、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近30位专家代表就此展开了讨论。会议经讨论决定,在钢铁协会组织下,成立涵盖钢铁及上下游产业的专家团队,围绕国际科技竞争与挑战新形势、国家重大战略新部署,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和特点,研究“十五五”我国钢铁行业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装备和重点产品清单,提出能够完善技术体系,增强关键材料、技术和装备保障能力的措施建议,为政府、行业、企业制订发展规划、组织策划重点项目、引导创新发展等提供参考和支撑。预测工作由毛新平院士担任总召集人,按照钢铁制造工序和技术专业分为8个领域开展预测工作,各领域由3名~5名行业知名专家担任领域召集人组织专家团队开展预测工作形成研究报告。预测工作计划到2025年底完成。
近年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广泛争取行业意见的基础上,针对热点、难点共性技术研发需求组织开展了系列推进工作。2023年,协会重点推进了高炉煤气精脱硫共性技术研发、耐蚀螺纹钢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以及轧钢板桩、光伏组件镀锌铝镁钢边框协同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并取得积极进展。在行业共性技术协同研发交流环节,来自中琉科技、南京泽众环保、盛隆冶金、冶金科技发展中心等单位的代表分别介绍了2023年共性技术协同研发工作进展。同时,针对钢铁协会2024年新征集的行业共性技术创新需求,会议还邀请了来自内蒙古包瀜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钢铁研究院、中冶京诚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等的代表进行了项目路演。在此基础上真人百家家乐app,与会代表讨论并投票选出了钢渣综合利用等2024年共性技术协同研发方向,下一步协会将予以重点推进。
来自钢铁企业、科研机构、大学等单位的120余名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
图片花絮
图为冯超宣布轮值主任单位轮值信息,并代表钢协宣读钢铁行业“十五五”技术预测专家名单及工作安排。
图为刘丰强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2023年度工作总结》。
图为王松涛汇报《2024年中钢协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工作计划》。
图为科技委轮值主任交接旗帜。
图为李煜汇报《“十五五”钢铁行业技术预测研究工作方案》。
图为与会专家围绕《“十五五”钢铁行业技术预测研究工作方案》展开研讨。
图为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钢铁研究院副院长王长城(左上)分享稀土耐蚀螺纹钢筋协同研发进展情况,中琉科技技术部部长陈淡祥(右上)、南京泽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星(左下)分享高炉煤气精脱硫协同研发项目进展情况,冶金科技发展中心顾问姜尚清(右下)分享热轧钢板桩、光伏组件镀锌铝镁钢边框协同研发进展情况。
图为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王敬宇(左上)介绍“钢渣在铁铝酸盐水泥生产中的应用”、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数字化中心主任苏航(右上)介绍“企业数字化研发平台与应用”、内蒙古包瀜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贾宝华(左中)介绍“碳化法钢铁渣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工业示范”、钢铁研究总院绿色冶金及设计研究室主任胡砚斌(右中)介绍“钢渣铁资源回收及高值利用研究”、中冶京诚有限公司冶金公司动热所总工程师张风坡(左下)介绍“转炉烟气宽温域余热回收技术”、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副主任梁治国(右下)介绍“基于终端应用场景的钢铁服役性能大数据体系”等2024年度共性技术协同研发路演项目。
图为会议现场。
真人百家家乐app,愿您夜夜笙歌,祝我们的祖国和平昌盛国泰民安
南京泽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22(第十三届)中国钢铁节能减排论坛召开——与会专家共商新形势下钢铁减污降碳之路
8月27日,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中国节能协会冶金工业节能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22(第十三届)中国钢铁节能减排论坛在京召开。这次论坛围绕新形势下钢铁行业如何减污降碳主题,从行业当前绿色转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最新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情况、低碳技术应用数据监测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观点交流和经验分享。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出席论坛并致辞,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一级巡视员孙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处处长熊哲,以及山西晋南钢铁总裁张天福、河钢集团副总经理李毅仁,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范铁军等做主旨报告。范铁军和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助理、环保中心主任刘涛分别主持上午和下午的论坛。
图为论坛现场
“虽然当前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何文波在致辞中指出。就当前行业发展形势,他特别提到了“两促进”“两优化”。“两促进”即市场压力会促进环境技术和工程的行业共性技术协同研发,促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从而变危为机。他进一步解释道,“两促进”是市场冲击可能带来的正面效果,“两优化”(优化实施方案、优化政策导向)是实现和强化这种效果的必要措施。对此,他建议钢企要通过评估实现对技术方案和工程进度的整体优化;政府要进一步优化政策导向,强化奖优罚劣,促成优胜劣汰。
图为何文波
同时,何文波就钢铁行业如何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发展,高质量完成低碳转型任务提出6点建议。一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二是坚定不移推动超低排放改造。三是高度重视节能降碳。四是规划引领低碳转型。五是积极谋划产业协同。六是充分用好智能管控。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0多家企业共1.72亿吨钢铁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工作。221家企业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其中22家企业完成部分环节超低排放改造,并在钢协网站上进行公示。”刘炳江在主旨报告中肯定了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取得的显著成绩。他勉励道,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钢铁行业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同心并力,坚定不移继续做好超低排放改造,努力打造全球最大的钢铁清洁生产基地;钢企要认识到当前市场优胜劣汰步伐加快,企业间竞争力差距愈发明显,要苦练内功,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
图为刘炳江
“与光伏行业通过规模扩张快速发展相比,钢铁行业在规模压缩的情况下走向低碳转型是非常困难的。”孙桢认为,钢铁行业要有危机感,抓紧时间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他指出,在钢铁行业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碳减排过程中,应聚焦治理,做好规划和监管,充分做好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准备,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和碳资产管理水平,并积极参与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
图为孙桢
熊哲表示,为实现“双碳”目标,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要做好4方面重点工作:一是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深入推进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三是构建绿色能源流和产业链。四是推动产业链协同降碳。他建议钢企强化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深入研究节能降碳技术发展路线,加强低碳、零碳、负碳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图为熊哲
“从源头、系统、智能减污降碳,走出低碳新征程第一步。”范铁军建议钢铁行业可从3方面推进减污降碳。一是同根同源,发挥源头减碳的协同效应。二是充分发挥系统协同的优势。三是以智能化为抓手,提高减污降碳水平。
图为范铁军
在论坛上,张天福介绍了晋南钢铁超低排放改造情况,并分享了构建钢化联产特色的“节能、固碳、减排”产业链的经验。李毅仁分享了河钢集团通过低碳冶金技术助力深度脱碳的探索实践。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经营管理部副总经理吕扬、安钢集团缔澄环保公司技术研发部相关项目负责人郭方、南京泽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星、中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时球、柏美迪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王富江先后就减污降碳增效三维协同、安钢高炉煤气精脱硫技术工艺路线及应用、CFDS活性炭煤气精脱硫和CCMB烟气净化新技术最新进展、高炉煤气精脱硫成功案例、无组织节能减排协同发展等内容做了主旨报告。
图为张天福
图为李毅仁
图为吕扬
图为郭方
图为魏星
图为刘时球
图为王富江
此外真人百家家乐app,上海淳禧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发展总监李峰、上海期货交易所商品一部资深经理冯夏宗(视频报告)介绍了在线监测数据全流程排查对钢企节能提效的意义和如何发展钢材期货以服务钢铁行业等内容。
图为李峰
图为冯夏宗
图为刘涛主持会议
这次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来自国家部委、地方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的代表近百人现场参会,2.3万余人线上参会。
作者 | 实习记者 赵萍
摄影 | 王优
真人百家家乐app,愿您夜夜笙歌,祝我们的祖国和平昌盛国泰民安